张小龙为了致敬乔布斯10年前发布第一代iPhone,特地选在2017年1月9日同一天上线小程序。
不知不觉,小程序已经上线满月了。
小程序在未推出之前就被各种神化,堪称“拳打公众号,脚踢APP”的存在。
才一个月,与当初的喜大普奔的刷屏相比,现在的小程序不免有些“伤仲永”的况味。
我们从数据的角度看看小程序这一个月到底都发生了什么?
据普策数据,从小程序公测到现在上线的小程序有810款,整个体量不是很大,平均每天有56款发布,其中工具和生活服务类的数量和关注度占了大头,其次是富媒体和后期起来的社交、服务。
从关注度和发布量看目前小程序的主要趋势还是在一些简单的工具上如计算器,各种查询,新闻咨询等。从开发角度来说这些类别的开发周期也相对较短便捷,基本不会涉及复杂的模块。
伴随着小程序诞生的,还有一个叫小程序商店的东西。由于微信官方早早声明不会推出小程序商店,不少人就盯上了这个机会。
据统计,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小程序商店大概有20-30家,除了领先的知晓和第九程序占据流量大头,剩下的都分不到多少肉。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有不少企业因为技术、场景、商业、规则等原因停止小程序。
1月16日,有两个微信小程序突然就停止了服务,且小程序的开发商和微信都没有任何解释。一个是“今日头条Lite”。还有一个是罗辑思维的“得到Plus”也停止了服务。不过今日头条仅仅是进行更新,之后又上线了。
对于“得到”退出小程序,罗振宇在朋友圈做出了解释:“我们决定不做了。我们知道小程序是什么了。哈哈,但是不能说。”
1月24日,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快刀青衣解释说,此前团队曾深入讨论过小程序的适用场景。
简单一句话来讲,小程序并不适用于所有场景。
这里还有另一个案例,也说明了退出小程序的典型性问题。一家做软硬件结合的IT公司的员工陈希(化名)说:“我研究了几天,就打算放弃了。”
为什么放弃?
小程序的开发语言、开发工具都受限于微信,不如原生App自由。若公司重度依赖小程序,一旦项目出现问题被微信封掉,需要重新写原生App。
小程序有1M的体积上限,体验了许多小程序后,陈希最大的感受是,它们功能简单、无法推送,而有些App就该是丰富的,简单了反而显得鸡肋。
尤为重要的是,小程序不是获取用户的渠道、无法享受流量红利,它无法分享到朋友圈、即用即走也无法留住用户,甚至无法模糊搜索。
对于此,著名媒体人方兴东也有话说。
其在微信中转发《马化腾的焦虑和布局:这是一个比微信更重要的战场》一文评论道:“不赋予第三方和用户充分自主权的平台都是伪平台,所谓的开放都是伪开放,就不可能引爆真正的全球性爆发力”。
之前,他对小程序也存在着很大的怀疑。同时,他还说到:“小程序格局肯定是没有的,价值观肯定是扭曲的。互联网精神肯定是违背的。充满了超级平台对权力的极致性追求,对控制用户的极限贪婪。充满了商业利益精明、精巧和精致的设计与布局。唯独看不到第三方和用户的权力和利益考量。”
说到底还是小程序受限于微信,不够开放。
1月13日,监管层紧急叫停开户、交易等金融类小程序,证监会提出了指导意见:一是暂停小程序内基金的交易、申赎、定投等交易功能,只能展示产品;二是开户只支持页面跳转方式。
就监管层叫停部分金融类小程序,两位基金人士做出的解读是,证监会并不是完全不让做,而是不能做交易功能,主要出于微信安全性的功能考虑。
也有部分相关人士指出,目前首批上线的基金小程序技术水平还不够完善,监管部门可能出于上线的基金小程序易出现客户资料泄露、交易安全隐患等问题的考虑,暂停登陆微信小程序平台。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像小程序这种“轻应用”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之前,百度、360也提出过相似的概念,但是都没有成为市场主流。
小程序会重蹈覆辙么?我们不能过早地下定结论,因为小程序出现的时间恰好在一个信息爆炸时代的临界点。
易观智库分析师董旭认为,对于用户来说,信息爆炸已经接近临界点,从需求角度开始强烈呼唤做信息减法。
这一临界点在之前的时代并没有积累到今天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小程序比之前的产品更加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另外,技术的发展、使用体验等,也将是小程序能否为大家广泛使用的关键点。
互联网分析师王如晨认为,小程序会超越手机等移动终端,化解第一波移动互联网狂潮之后的行业成长艰困。与当初阿里百川、百度直达号等许多应用服务相比,小程序显得更集约、更开放、效率更高。小程序对现有的O2O平台也会有一定冲击。
小程序标志着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从疯狂走向理性,步入新常态阶段,整个行业涉入更细微的应用与服务,从过去高频刚需的竞争走向低频刚需。
具体未来小程序会怎么发展,只能说还没有定数,毕竟一个刚满月的孩子你也不能指望他能做什么,这需要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