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开发

小程序的悖论




1

引子

本文写于01月10日


昨晚零点过后朋友圈就被小程序刷屏了,一群码农朋友喷喷喷晒自己的微信“发现”界面,微信的”发现“tab里面多了一个“小程序”的菜单项。于是我也赶紧尝试了几个小程序,发现启动速度都还挺快的。


如何来向小白们解释小程序呢,最直白的莫过于来下面这么一句:

你知道吗?微信团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网页收藏夹“改名叫”小程序“了?


2


我该怎么用它呢?

特吗这不就是原来滴滴打车的使用方式吗?原先的滴滴打车我都是直接从微信里面进入的,一直以为就是这么用了,直到有一天和一个哥们聊天才知道滴滴原来有自己的APP,但是对我来说我肯定不想在安装一个单独的app,嵌在微信里面的这个滴滴已经够我日常使用了,于是也就一直没在下载过APP。


技术男不要跳出来说滴滴不是小程序,和小程序不一样。对用户而言,以前这个接口放在钱包里面,被滴滴京东等几个关系户占据了,现在只是把这个接口开放出来了而已,大家都可以入住微信了。张小龙把它们都集中在一个菜单项里,然后把这个菜单叫做小程序。


所以对用户来说就是已经你怎么在微信里面用滴滴打车,现在就怎么用小程序里面的应用,只是入口变成在小程序这个菜单里了而已。其它的都是技术层面的不同,无需关心。


怎么把小程序这个入口弄出来呢?


调出这个小程序菜单的正确方式是:

1)微信升级到6.5.3版本

2)在微信里面搜索了现有的小程序:比如自选股,分答快问,今日头条lite等,注意这个必须是精确搜索。

3)点击小程序自选股,进去后随便看一看或者添加一个股票,然后退回到微信主界面

4)查看 微信“发现”tab,游戏下面是不是多了一个小程序菜单,刚才用过的自选股小程序就保留在这里面。


3

小程序和APP有什么差别?



去APP化一直在进行中,此前已经有百度的轻应用面试了,只是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始终走在业界后面,没有一款向微信这样平台级别的APP做它的载体。因此百度轻应用没怎么推广出来。



单从用户角度来说好了,就不从技术的角度上看了,用户无需关心技术层面,用户只关心用得爽不爽。


微信这回开放的小程序,从用户角度上来看就是你不需要安装那么多app了,微信这里是一个统一入口,你的桌面不用放那么多APP了,确实精简了桌面。

从这一点来说,确实是有利于用户的。统一APP入口,这就是微信系统(Wechat OS)要干的事情。


但是在体验中也发现了埋在小程序里面的是精简的APP,功能并不完整。如果要完整的功能还是得去native app。单从推送和留存来说,商家肯定倾向于用全功能的nativeAPP。这是一个悖论,后面会谈到。


网上有一种论调说,小程序不适合内容展示,只适合工具类应用。本ID的观点刚好相反,阅读是个更简单的过程,只需一步一步往下拉就可以了,更适合网页的展示。而社交,游戏,工具等应用则需要更多的与用户交互,包括推送,跳转反而不适合放在一个简单的页面里面展示。


4

小程序的悖论


小程序的悖论有两个:


1)小程序推崇的使用场景是线下消费的场景,可是线下本来注定要被线上颠覆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比如张小龙举例的买票,现在火车票电影票都是网上定好,现场取票的。消费动作是在线上完成的,线下只是一个取实物的动作。


你也可以说线下取票的动作可以用小程序去实现,这个当然没问题,但是取票这个环节是不是消费的核心环节呢?显然不是,颠覆这个没毛用啊,资金流走过的环节才是核心环节。


你也可以说那我也可以从小程序里去买票和支付,恩,这个确实可以,不过这和”线下“或者”现场“就没关系,是不是小程序想要的呢,我表示怀疑。


注意这里用的措辞是”推崇“不是包括。为什么说是”推崇“线下消费场景呢?从不支持模糊搜索的我们可以看出来它的设计理念是希望用户到现场扫描二维码,然后用完即走。精确搜索一方面是不鼓励微信成为分发市场;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它是偏向线下/ 现场去设计的。



2)”即用即走“的特性和商家追求的消费粘性天然背离。


小程序按张小龙演讲里的意思小程序是“没有粉丝,只有访问量”的。


人家张小龙这么设计是因为公众号已经支撑起粉丝的作用,再来一个小程序如果还是以培养粉丝为目的的那就重复或者重蹈覆辙了,因为现在公众号发展并不好,一般的公众号实际阅读量都很少,从我关注的几个公众号和自己打理本公众号冷暖自知。


但是微信是这么给小程序定位的与创业者何干,如果小程序消灭了用户粘性,那么消费者的粘性还是得靠原有的nativeAPP或者公众号去培养,所以小程序不能替代公众号。


这条假设成立的话,对商家而言,意味着除了要维护公众号外,还要分出精力去维护一个新的小程序。在微信的世界里面,同时维护一个订阅号和服务号已经不多见了。


小程序是方便消费者的,但不利于商家,商家的好处暂时还没看到。


5

顺便吐槽一下订阅号这个大彩信报


首先吐槽一下订阅号这个”大彩信报“。


看看大家微信里的订阅号,有几个是经常打开的。公众号刚出来的时候,一大帮自媒体把公众号吹成了仙,那阶段本ID把微信订阅号称为”大的彩信报“。


 2.5G时代,估计大家都被移动运营商的各种彩信报骚扰过,打开看的频率有多少呢,订阅号不管是形式上还是使用上都像一个大号的彩信报。


而且因为微信要坚持”社交网络“的理念,不是主打”社交媒体“哦,订阅号只能放在二级菜单栏里面,点进去都麻烦,虽然说有小红点提示,但是订阅的不只一个用户都懒得看是哪个订阅号出来的小红点。


而且订阅号对个人帐号有很多的限制,我自己维护当前这个公众号(id:Kee4Seas),冷暖自知,各种用的不爽我就不专门吐槽了。既然要坚持微信是社交工具的原则,又不鼓励个人公众号,相反鼓励的是公司等商业团体类型的帐号,这是很扯淡的一个出发点,公司帐号是有盈利诉求的,那订阅号不变成营销满天飞的现状才奇怪呢,这也是订阅号的现状,都皮了,反正订阅号进去看大部分是鸡汤和营销软文,最后用户都放弃了。


于是微信现在赶紧反应过来,开始要清理各种订阅号营销行为,晚了。


6

小结


这是只是写下自己对小程序的一些思路,变数经常有,目前的看法还是保持冷静,悖论是存在的,如何在用户和商家之间做平衡要看后续微信的动作。真高频使用的APP肯定是自己装NativeApp,最坏的情况就是小程序变成一个nativeAPP的导流入口,然后又遭到大家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