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开发

【小程序O2O】小程序颠覆的不是APP,而是整个O2O


小程序又双叒叕刷屏,这三个字的热度堪比彼时的“王宝强”或是“洪荒之力”——看得人胃酸翻滚。


当人们在谈论小程序的时候,他们在谈论什么?



吐槽找不到入口?庆幸16G内存手机APP幸免于难?炫耀自己又卸载了几个APP?感慨APP创业前途渺茫?


平庸的人借机消遣,而卓越者从中洞察先机。


那么小程序能给我们什么insight呢?首先来看小程序的本质。


小程序是什么?答:一个提供服务的网页。


是的,它是一个网页,而且没有入口、无应用商店、不做订阅、不能推送、不能分享到朋友圈、不做游戏、不协助引流、和公众号相互独立。


小程序的本质目的是什么?答:连接人与物。


2014 年 11 月,马化腾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腾讯要「连接一切」,要成为互联网连接器。毫无疑问,连接一切的重任落在了微信身上。


微信最核心的价值,就是连接: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服务、连接人与物。


人与人的连接,微信早已实现了——微信超过 8 亿的日活用户,几乎已经把每个国人连接起来了;人与服务(包括内容)的连接,微信也基本实现了——通过微信内置功能以及订阅号、服务号,我们能享受到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服务。


但是,唯独人与物的连接,微信没实现。


一个鼠标、一张床、一台空调、一辆公交车、一只狗...都没有通过微信与人产生连接。把人与物的连接推到最极致的状态,就是万物互联。


万物互联理想的状态是:人,流程,数据和事物结合一起使得网络连接变得更加相关,更有价值。


翻译成人话就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床能记录你啪啪啪的数据,空调会根据数据自动调节适合你啪的温度,冰箱会自动推荐你啪完最适合吃/喝的食物,甚至床头柜也会推荐(或者不推荐)一根事后烟...


不过,技术所限,在芯片尚未发达到足以连接万物的今天,二维码就成了一个当下最优解(你甚至可以理解成:小程序其实是一个尚未完全进入“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产物。)


在前不久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举了这样两个小程序的例子:



在公交车站,你扫一下公交站牌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下一辆公交车到站的时间


在汽车站,扫一下汽车站的二维码就可以购买车票,而不需要排长队




我们不难发现,张小龙对于小程序的理解,基于两个关键词,一是场景,二是二维码。


所以,小程序试图将人与物在互联网中连接起来,二维码是其中的桥梁,而场景尤其是线下场景,则是这种连接需求的源头。



“未来你在街上走着,看到一家餐厅,你掏出手机用微信扫描一下门口的二维码,就可以启动餐厅的小程序。可以看到详细菜单、包间情况以及评价,也可以用小程序定位、订餐、提醒。也就是说,实体的世界通过二维码进入微信,用户通过小程序了解实体世界的信息,并且和它发生互动。”——知名网络写手和菜头如是说。



所以,最先因小程序而天翻地覆的领域,其实更可能出现在线下,在特定场景中,相信你已经猜到了:O2O领域。




小程序非常适合开发场景化使用的需求,比如洗车,点餐,美甲,美发,装修,保洁,维修等提供O2O类服务的项目,这些项目完全符合小程序的理念。


其实,从2014年就开始叫嚣的O2O,到如今的一地鸡毛,无数的O2O项目举着线上线下结合的旗号尸横遍野,如今甚至在互联网界形成了一个共识:两个2讲不得,一个叫P2P,一个叫O2O,谁讲谁GAME OVER。


传统的O2O依靠公众号、APP来连接用户,但你会发现大多数O2O上的消费都是一次性的——比如去饭馆吃顿饭,谁会为了吃顿饭而下个APP或者关注个经常弹广告的公众号呢?


“非刚需”与“心理成本高”成为了APP或公众号用户流失量大的一大原因。于是,“烧钱求规模,策略揽融资”的争夺流量的战争便开始了,谁还去关注服务质量呢?


但小程序不同于公众号,要知道它没有粉丝的概念:明知道抓不住用户,那就无需再抓,明知道无法占用用户时间,那就不去占用。什么留存率,活跃率在小程序里都是放屁。


所以,小程序用完即走的概念,或许能倒逼某些O2O企业重新聚焦于服务,甚至重新审视整个业务流程。


换而言之,对于O2O领域而言,小程序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吃猪肝(一次性服务或低频服务)与买猪(安装app、关注公众号)的问题理论——人们不会为了一次性或者低频性消费而安装你的app或者经常打开已安装的app。


人们会暗自感慨:小程序这玩意,不占空间,也不瞎弹广告,用完拍拍屁股走人,爽。


所以,小程序在没有侵蚀线下竞争力的同时,还帮助O2O企业简化流程、节约成本、增加客源,因此这个模式相当可行。


或许,是时候重新审视O2O了。